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短暫雨
氣溫
降雨:
AQI
「九獻禮暨四季福之探討」新書 進到國家圖書館殿堂
  • 發布日期:100-09-14

「九獻禮暨四季福之探討」新書 進到國家圖書館殿堂「人會慢慢老,記憶會漸漸消失,但只要有記錄傳下去,子孫在圖書館可以找到相關的客家傳統文化,那就值得了」。這是「九獻禮暨四季福之探討」這本書作者之一的羅瑞霞女士,14日在竹北問禮堂新書發表會中,感嘆又感性的說出對客家文化的隱憂與期許,目前這本書已進入到國家圖書館殿堂,讓客家傳統文化獲得妥善獲得保存,羅氏兄妹感到非常欣慰。

由竹北市民羅文生與羅瑞霞這對兄妹所合著的客家信仰「九獻禮暨四季福之探討」這本書,他們花了2到3年的時間蒐集資料、訪問耆老、田野調查。羅文生說:編撰過程中,確實吃了不少苦頭,尤其到了向行政院客委會申請補助款的最後期限時,才發現忘了申請「圖書碼」與「版權頁」,在各方的協助下,才得以順利完成這本探索客家信仰的書籍,讓後代子孫可以從國家圖書館中,查詢到客家淵源流長的傳統文化。

羅瑞霞說:「九獻禮」與「四季福」都是客家自古就流傳下來的文化,而「九獻禮」是客家人對天神的敬仰,目前已被「三獻禮」所取代,但對天尊敬之意絲毫不減;致於「四季福」,客家話的意思是「打鬥敘」,它是一種敦親睦鄰的最佳表現,也就是說,早期的人比較沒得吃,往往藉由節慶節日,每人出一道菜的方式,大家相聚在一起,互相問候近況,聯絡感情並拉近彼此的距離。

對「九獻禮」相當有研究的羅文生說,一場「九獻禮」所動員的人力至少要50人左右,參與的人員,需對「九獻禮」儀式非常熟悉的人才能勝任。在田野調查時發現,參與的人年齡幾乎都是60到70歲以上老人家,甚至有一位老人家已90多歲了,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有一人兼任兩種角色的情形,實在是情非得已。因此「九獻禮」的儀式想要傳承下去,積極尋找對宗教文化信仰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實在是刻不容緩,要不然過不了幾年,想要再看到「九獻禮」禮儀,恐怕只能在文獻中了。

新聞資料提供人:羅文生與羅瑞霞
聯絡電話:5510201(新竹縣文化局)
新聞資料整理:楊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