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短暫雨
氣溫
降雨:
AQI
甲午戰爭後的台灣 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

甲午戰爭後的台灣 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案特展」今(3/1)日起至2016年6月17日,移展至竹北市六家,由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與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共同主辦,此次特展除了呈現台史所歷年來史料蒐集與保存的成果,同時也透過不同的檔案史料,發掘屬於這塊土地與人民的珍貴回憶。
去年是日本接收臺灣發生乙未之役120周年,交通大學與客家文化學院數位文化中心今年特別精選多樣性檔案史料展出「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回顧牡丹社事件以降迄日本接收臺灣之經緯。置身於乙未年複雜交錯之歷史場景,探索臺灣人民於洶湧的歷史浪潮中,為求生存而奮鬥的足跡。
由於台民抗日以客家族群最烈,因此移展至竹北六家的展示內容,所涵蓋區域擴及桃竹苗客家地區,如婦女持槍上陣、不讓鬚眉,在日方史料中可以看見,因此這項展出不僅對台灣客族群的歷史意義重大。現場除了檔案珍品展示外,也提供參觀者豐富多樣的觀展體驗。
今天上午這項特展的開幕,縣政府文化局長蔡榮光、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中央研究院台史所所長謝國興、竹北市公所主秘張錦河,以及許多學者、文史工作者及地方人士均到場參與。交大客家文化學院院長張維安表示,從小讀歷史就知道甲午戰爭,只知台灣後來割讓給日本,之後的台灣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所以展出內容包含中研院台史所檔案館典藏的「戰役浮世繪」、「北白川宮家在台北行跡圖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典藏台灣寫真」、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台灣博物館、加拿大University of Calgary所典藏的美國記者達飛聲(James W.Davidson)家族檔案等,史料來源多元豐富。
此次展覽以侵略臺灣、依約接收、武力進擊、民主國、義勇對抗、到臺灣人民求生存等六大面向,臺灣最終不得不臣服於太陽旗下的歷史巨變,同時省思當時各社會階層人士,身處時局不安的當下,所作出的生命抉擇,從而理解乙未之役對後來臺灣歷史產生的重大影響與意義。
謝國興所長即指出,1895年,台灣歷史遭逢變局,時局動盪不安之際,當時台灣住民有聽聞戰爭將至,有選擇離島避難者,未能離開者或挺身抗日者,或選擇迎接新政權,自1895年5月起至1896年1月,民兵義勇抗日不斷,有為維護社會秩序與身家安全迎請日軍入城的士紳,也有為討生活被徵召作為日軍後勤運輸苦力的老百姓,直至1897年5月,離開台灣者約為當時人口的千分之二,多數台灣人成為日本國的新臣民。
您知道當時就有「記者採訪證」?美國記者Davidson以第三方觀點記錄台灣人民「竹篙湊菜刀」和日本正規軍對抗,大、小戰役不斷的情況,他的記者採訪證最先叫「護照」,後來變成「臨時從軍證」,最後成「從軍許可證」;還有日軍接收臺灣時,徵召臺灣人支援後勤運輸,在新竹孔廟前聚集苦力聆聽日軍諭示。臺灣人民於洶湧的歷史浪潮中,為求生存而奮鬥的足跡,就等民眾一睹為快展覽內容!
新聞資料來源: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聯絡人:范美華 電話:5731932
新聞撰稿人:陳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