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短暫雨
氣溫
降雨:
AQI
縣定古蹟大山背樂善堂修復工程動土 完工後帶動周邊文化旅遊

縣定古蹟大山背樂善堂修復工程動土 完工後帶動周邊文化旅遊 經新竹縣政府努力爭取中央補助,新竹縣縣定古蹟大山背樂善堂修復工程已獲文建會核定補助,工程總經費1790萬元,並於9日上午舉行動土典禮,修復完成後將持續作為地方信仰中心,亦將成為重要景點、帶動週邊文化旅遊。
大山背樂善堂始建於清光緒15年(1889年),由藍正然住持創建,原名石峽廟,1895年因為抗日義士鍾石妹藏身於此,故被日軍攻陷後燒毀,1902年由藍正然及地方仕紳重修,1905年重新命名為「樂善堂」,恭奉三寶佛、觀世音菩薩為主神,亦供奉十八羅漢、文昌帝君、義民爺、註生娘娘等諸神位。樂善堂的建築體現內山地區廟宇建築就地取材之特性,且是地區信仰中心,保留許多客家信仰古文物,並與客家族群抗日歷史息息相關,深具文化資產價值,於民國95年指定為新竹縣縣定古蹟。
樂善堂因年久失修,98年由管理委員會自行出資委託林志成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復設計,100年3月間因樑柱腐朽,正殿發生崩塌,文化局以緊急支撐防止損害擴大,並經邱縣長及張志弘議員積極爭取補助經費下,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核定補助751萬元,縣配合款529萬元,且由樂善堂管理委員會負擔540萬元自籌款,總工程經費共計1790萬元。
新竹縣橫山鄉古名「橫山聯興庄」,當年先民從芎林沿溪而上拓墾,見前方大山背如橫刀峙力,壯如迎面而來,故取名「橫山」,多年來,大山背自然生態保存完整,鄰近桐花步道,是一處兼具旅遊和深度文化探索的景點。
撰稿單位:新竹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5510201轉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