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短暫雨
氣溫
降雨:
AQI
全國戶外教育課程與創新教案徵選 竹縣5校教師獲青睞讓孩子走出室外
  • 發布日期:111-01-19

全國戶外教育課程與創新教案徵選 竹縣5校教師獲青睞讓孩子走出室外

讓學科知識學習有效連結真實環境,讓真實生活情境透過戶外教育課程,培育學生實現永續發展、終身學習的目標,落實108新課綱精神,一直是新竹縣長楊文科及教育局長楊郡慈,推動新竹縣教育重要的核心思維。新竹縣有5所學校在教育部國教署110年度戶外教育優質課程模組與創新教學案例徵選中,獲得評審青睞,以「戶外教育融入領域教學」為主軸,透過「走出課室外」的學習,以走讀、實作、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方案精神,促發教師關注戶外教育之教學創新,讓學習更貼近學習者的生活經驗,經過激烈競爭,榮獲佳績。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經過初審及決審二階段審查後,從各組選出特優3至5件、優等5至10件、佳作10至15件。新竹縣得獎作品主題及成績為(一)竹東國中及芎林國中「小鎮少年的林場日記:從山林探索認識自我」榮獲國中組創新教學案例,特優。(二)竹北國中「心向群山-詢山尋山巡山」國中組創新教學案例,特優。(三)花園國小「閱讀瘋電影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去看電影」國小組創新教學案例,佳作。(四)東光國小「走入李史、探索能高」國小組優質課程模組,優等。

 

面對未來世代多變的挑戰,楊文科說,除感謝本次獲獎的學校及老師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外,更勉勵學生走出課室外多學習、真實環境要學會內省、期待每位學生都能朝向全人教育發展的精神,找到自我的認同、從認同中學會做中學,就是最好終身學習的目標,相信如此學生未來成就一定大不同。

 

竹東國中及芎林國中表示,有感社群網路主流時代,人們專注於線上生活,打造完美的線上自我,卻逐漸和身體感官失去聯繫,迷惑於新時代的自我認同。本次獲獎作品「小鎮少年的林場日記:從山林探索認識自我」,由四位老師彭雅芳、羅子蕾、李美芳、黃路子安及建築公社團體共同設計課程,透過四大教學活動,課程以「森林探索」培養觀察力,以「山林闖關」提升感官覺察,進一步培養「永續森林」的價值觀,並在「木設計思維」課程中實踐,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改良設計專屬自己的學習環境,藉實際的山林探索體驗,將學生從數位世界中抽離,找回真實自然環境中的身分認同,並於在地刊物《逐步東行》中編寫屬於自己的林場日記。

 

竹北國中由五位教師陳馨怡、溫偉柔、陳穎秋、王翠芬、易志成,秉持著該校願景「把書讀好、把人做好、把身體練好」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自由思考、以及自主性的問題解決…等生活的能力,發展出一系列的山野課程。課程分為三階段從共讀書籍、探詢山林樣貌之「詢」山階段,規劃階段性邁入山林的課程,透過團隊自學踏進家鄉及遠方的郊山,開啟與山林間的互動,在團隊領導中學習互助合作,展現自我挑戰的行動,此為「尋」山階段;回到課室中,懷著感動與喜悅提出守護山林的承諾,實踐環保的共好行動,成為守護山林的「巡」山者。

 

東光國小曾建豪、郭宥均教師以『走入「李」史,探索能高』為山野教育的主題課程,發展多元的戶外探索活動。課程設計動機為臺灣的山地資源豐富,除了有豐富的生態物種,亦有多元且深刻的人文氣息,其中含括了原住民文化以及日治時代等歷史變遷。學校以鄰近的李棟山做為課程起點,探訪日治時期駐在所的圍牆遺址與生活痕跡等,將社會課程中抽象描述的內容,以主題性的課程再次加以統整,更符應十二年課綱強調的「跨領域」與「在地化特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