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短暫雨
氣溫
降雨:
AQI
在文明與文化之間拉距的「公三公園」危樓
  • 發布日期:100-01-04

在文明與文化之間拉距的「公三公園」危樓   隱藏在都市水泥叢間,位於高鐵特定區內的「公三公園」危樓,在鏡頭取捨下有份淒涼美,其實樓旁有條「土牛溝」,它的背後有一段漢人與平埔族之間的糾葛情結,於是當地文史工作者認為有保存價值;但也有居民認為危樓可能造成治安死角,要縣政府與竹北市公所妥善處置。4日縣長邱鏡淳與市長楊敬賜親自到現場了解狀況,邱縣長指示環保單位先行將環境整理,以維當地居民生活品質;楊市長則說,將先豎起圍籬與告示牌,提醒行人小心。

  邱縣長表示,以前人有水源就表示有族群共聚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歷史、文化,人文色彩面貌自有不同,既然「土牛溝」有著漢人與平埔族之間的人文界線故事,當然有它值得重視層面,致於是否有歷史文化價值值得探討。邱縣長指示工務處水務科,向農田水利會接洽關於水源問題的來源與去處。

  楊市長表示,依據當地「土牛溝」碑文記載,「土牛溝」起初是為防止漢人入侵平埔族的土地而劃定的界線,乾隆年間變成劃分漢民、熟番、生番的人文界線----。所以文史工作者才會認為「土牛溝」旁的危樓應有它附帶的歷史意義存在。楊市長建議辦一個公聽會,讓當地的民眾來決定危樓是否應繼續存在,或是維修成讓人緬懷的地方。

  而文化局在去年12月中旬時曾召開委員會議,會中結論,此建築具歷史意義,建議儘速著手歷史研究調查,以及環境整理,建物不一定復原,可部分清理或拆除,並導入社區營造精神,在使用上能與社區結合為佳,可做為社區活動空間或藝文空間,展現地方特色。

新聞稿聯絡人:楊惠娟
聯絡電話:5518101轉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