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短暫雨
氣溫
降雨:
AQI
噱頭十足的「埔寨火龍」到底是什麼「龍」
  • 發布日期:100-02-11

縣政府2/16日將在府前廣場舉辦「2011兩岸雙龍會 新竹亮起來」活動,屆時來自大陸的「埔寨火龍」將與台灣長龍相較勁,雙龍相會噱頭十足,但什麼是「埔寨火龍」,相信許多民眾都感到相當陌生。促成這次活動的議員盧東文表示,其實「埔寨火龍」是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每年元宵佳節時一定會舉行,就類似台灣的鬧元宵一樣。

盧議員表示:每逢元宵佳節,大陸埔寨鎮均舉行「燒火龍」、「燒煙架」、「燒禹門」…等民間藝術表演,以祈新年風調雨順,五殼豐登,百業興旺,當晚,成千上萬來自四鄰六鄉及慕名而來的遠地觀眾,共同觀賞這獨一無二的民間藝術表演,場面熱鬧非凡。

據有可考的文字記載,早在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埔寨就有「燒火龍」的習俗,「埔寨火龍」表演,含「燒火龍」、「燒禹門」、「燒煙架」…等三大項目。最初的「火龍」製作,只用稻草竹篾扎成龍軀再糊裱上白紙,單色勾點繪畫而成。然後用硫礦、白硝、木炭土自製火藥煙花,製作出土火箭「高龍」、「吐珠」、「轉花」、「大犁」…等等,再裝配成「火龍」。

「燒火龍」經過長期的不斷改進,如今的「火龍」已經十分精緻美觀,藝人們用竹篾扎龍軀,「韌藤紙」(精砂紙)糊裱後,用艷色精心描繪,龍眼裝配電珠。「火龍」最多有十三段,全長可達三十五米。全龍裝放發射各類煙花,還會張嘴、噴火、吐珠、躬身、搖尾,栩栩如生,精彩紛呈。

「燒禹門」也叫「鯉魚跳龍門」,取材於大禹治水的故事。「禹門」高六米,設正門和兩個小門寬有十餘米,形成牌坊門。正門橫匾有「禹門」兩字,門聯常用「龍騰鳳舞歌盛世,魚躍人歡樂升平」。禹門各處安有各式煙花,燒禹門時還有水族群魚配合表演。

「燒煙架」也稱「燒火樹」。「煙架」高達十余米,有十一架不同層次的煙花景觀,能自下而上有序地燃放表演。「燒火龍」當晚隨著土制槍炮三聲巨響,火纜隊、喜炮隊前面開路,鼓樂隊引出「火龍」,繞場三周後,向觀眾台點火頭致禮,待命。此為金龍出洞儀式。

首先表演的是「燒禹門」,觀禮台上領導或嘉賓點燃「火老鼠」後,「火老鼠」直射「禹門」,這叫「老鼠游梁」。接著絢麗多彩的「鯉魚跳龍門」等景觀便相繼出現。「禹門」餘景未盡,另一只「火老鼠」又飛向「煙架」首層,便逐層自動點燃不同的景物。煩刻間,「蜈蚣噴火」、「菊花盛開」、「金鯉產子」、「軍艦護海」、「對聯迎春」、「珠燈璀燦」、「箭鬧天宮」、「雪花蓋頂」…等奇景不斷出現,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緊接著,槍炮聲催陣,壓軸節目「燒火龍」表演開始了,20多位不戴任何笠帽的赤膊壯漢手擎「火龍」,在繡球的逗引下,繞場舞動,龍眼閃閃發光,兩邊亦有赤膊青年揮動「火纜」成火浪翻滾以助龍威,「鰲魚」、「金鋰」、「龍蝦」爭當先鋒,一派熱烈場面。突然,金龍吐出串串金珠,龍身閃爍五光十色,剎那間,「火龍」在火海中翻騰飛舞,流星漫天,火花四濺,氣勢磅礡,扣人心弦,槍炮聲、禮炮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震天動地,那時「燒火龍」達到了高潮。

「埔寨火龍」名聞海內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多次應邀到各地表演,如1987年廣東省首屆民間藝術歡樂節、1989年梅州市首屆客家聯誼會、1990年福建省「國際水仙花節」、2005年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2009梅州市第六屆運動會開幕式20多場次大型活動,「埔寨火龍」的精彩表演,都贏得了觀眾的驚嘆和贊揚。中央電視台,還有《人民畫報》、《晶報》等媒體均作了專題報導。

新聞稿資料來源:縣文化局
新聞稿聯絡人:楊惠娟
聯絡電話:5518101轉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