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短暫雨
氣溫
降雨:
AQI
竹北六家水圳見學園區計畫活化空間增進瞭解
  • 發布日期:104-09-16

竹北六家水圳見學園區計畫活化空間增進瞭解貫穿大地的水圳,也許功能不再,但讓彼此有深刻感覺,幫助更新來的人和世居的人一起親近與了解,新竹縣文化局針對竹北六家水圳提出水圳見學園區計畫,結合小學、中學、大學,形塑環境教育,於9月21日接受中央複審評核,並在20日的竹北泉州厝汾陽堂竣工典禮暨古蹟日活動,串聯主題加深內涵

依據文獻記載,六家庄水田地景來自東興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圳,早昔稱為「六張犁圳」,後改稱「東興陂圳」,《新竹文獻會通訊》訪查,創建年代在乾隆13年至16年(1748-1751),灌溉田畝370餘甲,水源為「九芎林溪南溪分水三分」,而自從都市交通發展帶著生活快速轉變,文化保存藉由六家古屋群的導覽與串聯,提升生存環境關懷。

東興圳沿線保留有八處古蹟與歷史建物,十多處伯公,老樹及水圳遺構,新竹縣文化局串聯興隆、東興、六家三所國小、成功、東興等二所國中及交大客家學院,結合文化資產及環境教育,形成水圳見學園區,推展體驗經濟,不但活化歷史空間,增進新舊住民的互動與理解,還以行動工作坊做為社區溝通居民參與,公部門橫向聯繫推動的組織。

文化局說明竹北六家水圳見學園區是在客家文化生活營造計畫提案中,將新埔駐地工作站暨老店升級改造、六家水圳見學園區行動工作坊、東興圳文化地景調查及整體規劃等三案納入計畫,將在9月21日複審簡報,9月20日上午10時歷史建築竹北泉州厝汾陽堂竣工典禮暨古蹟日活動,希望經由串聯古蹟與主題活動,加深整體計畫的深度。

飲水思源,讓古今距離更近了,保存、發揚文化,也把人與人的情感更緊密結合在一起,鄰近區域的居民,也能夠因此水圳再生後,使生活更貼近水圳,社區居民能以「親水社區」為傲,伴隨一起成長。

新聞資料來源:文化局 陳家賢
        電話:5532170
    新聞撰稿:新聞科 張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