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短暫雨
氣溫
降雨:
AQI
祭祀儀匭暨禮生培訓課程 喜見年輕面孔
  • 發布日期:104-04-24

祭祀儀匭暨禮生培訓課程   喜見年輕面孔       新竹縣政府4月24日上午9時30分在新埔朱氏家廟舉行「祭祀儀匭暨禮生培訓課程結業發表」,縣長邱鏡淳頒發結業證書給16位學員,其中最年經的是36歲的潘彥旭,他是新埔潘家第八代、10歲就到加拿大唸書、30歲回台灣,經常往來世界各國經商,深感客家文化斷層,參加這次研習是要了解自己的根,希望更多年輕人能站出來,傳承客家的歷史和文化。
     參與禮生培訓課程的其中 八位學員,循傳統的祭祀儀匭進行三獻禮儀式,從盥洗、焚香、降神 、祭酒、跪叩、讀祝文、獻牲醴及果品…到辭神,時間將近一個小時。指導老師之一交大客家學院羅烈師教授表示,上過40個小時的培訓課程後,學員對祭祀的儀匭將「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未來可將朝更簡化、更精確的方向努力。
     新豐鄉禮俗協進會廖榮進也是講師之一,他說,今天在朱氏式家廟示範三獻禮,儀式、動作、祭品都源自於朱熹時期 。其中祭祀用豬心、豬肝、豬肺,是因為這三樣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器官,食物都不會通過,表達對眾神最虔誠的敬意。
   新竹縣新埔鎮早期商賈雲集、鼎盛一時,大戶人家建造起一座座深宅大院,這些老屋中有許多宗祠、家廟,其中,鎮中心老街保存有林氏、范氏、張氏、陳氏、劉氏、朱氏等家族的宗祠家廟,再包含客家老屋新埔潘屋、上枋寮劉宅,以及市街外圍之吳濁流故居等具有歷史性及特色的建築,呈現出客家建築形式的多樣性與文化特色,使得新埔宗祠家廟的保存密度位居全台之冠。
    邱縣長表示,宗祠家廟除原有建築之保存,祭祀也是延續宗祠生命的要素。新竹縣政府有鑑於新埔鎮九處宗祠家廟皆已恢復祭祀,建立適合各宗祠祭祀之儀匭乃是當前一大要務,特於客家委員會補助之「新埔宗祠博物館聯營策動計畫第四期」計畫中規劃祭祀儀典建立及禮生培訓相關課程,並於計畫中邀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學院的羅烈師教授,以及新竹縣新豐鄉禮俗協進會,協助建置、恢復新埔宗祠的祭祀儀匭,依新埔各姓宗祠的組織情況及特性、宗祠空間、宗族倫理特性等,進一步討論未來恢復禮生與八音等傳統祭祀模式的可能性。 
   文化局長蔡榮光說,這次「祭祀儀匭暨禮生培訓課程」可分為講述、實作及觀摩。講述部分除介紹三獻禮相關知識,並透過各家發表祭祀現況與家族故事區分各宗祠家廟之祭祀文本;實作部分則著重於「三獻吉禮」的操作,包含朗誦、牽聲、實際走位與祭祀演練,全部課程有40小時。
     蔡局長期望透過課程的進行,讓參與者體現宗祠的核心價值,並從緬懷祖先的過程中,讓各宗祠家廟後代子孫能有依循及永續經營的動力,進一步使客家傳統宗祠建築特色及其祭祀精神得以綿延不斷。
 
撰稿單位:文化資產科                    
承辦科長:張愛倫(電話:5510201#600;行動電話:0978-011276)
承 辦 人:陳貞利(電話:5510201#607;行動電話:0919-726233)